顯示具有 流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流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4月13日 星期二

巴爾幹「壯遊」: 寫在10年之後


 

此文亦發表於Matters


10年就這樣過去了,當初想寫的遊記也(不意外地)半途而廢,許多片段早已消逝在記憶的洪流中,因此僅能以此文做一個簡短匆促的總結。

 

2011年夏天,在巴塞隆納完成為期兩周的summer school、接著又在朋友家鬼混了兩周,我才搞定到斯洛維尼亞的車票,在巴爾幹半島展開人生第一場「壯遊」。之所以使用引號,是因為與許多地區相比,在巴爾幹旅行的難度,嚴格說起來沒有很高; 作為歐洲的一份子,巴爾幹半島始終不是亞洲遊客的首選 (或許克羅埃西亞除外),在資訊量相對稀少,再加上南斯拉夫內戰的記憶尚且鮮明,使這個被歷史與地理課本稱為歐洲火藥庫的地區帶著晦暗神秘的色彩,任何深入其中的探訪似乎都值得被認為是場「冒險」。

這場「壯遊」,以斯洛維尼亞的Ljubljana為起點,一路經過克羅埃西亞Dubrovnik、蒙特內哥羅Kotor, Budva、科索沃Pristina、阿爾巴尼亞Tirana, Saranda, Butrint、希臘Thessaloniki、保加利亞Sofia、羅馬尼亞Bucharest,而後繼續經由陸路,慢慢回瑞典等開學。

顯而易見的,這是場走馬看花之旅。這樣的旅行型態,除了時間與金錢的限制外,衝高造訪國家數字這件事,對於年輕時的我來說,有種莫名的吸引力。若要說有甚麼沒那麼膚淺的理由,那就是我同時在追求一種得以進行大範圍移動的快感; 不斷變換的語言、宗教、政治環境、歷史記憶與自然地貌,予人一種眼花撩亂的無拘無束,彷彿真有那麼一刻,身心靈真的獲得了無比的自由。




在那之後,我再也沒有進行過類似的遠行。我想,這是我在先前的文章裡,所沒有提到的另一個旅行習慣的轉變: 我越來越傾向待在舒適圈。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如果我重返巴爾幹半島,它將諷刺地依然會是場「壯遊」,因為我必須發掘更多的動機、甚至是勇氣,才有辦法踏出那一步。

當然我也相信,這個心態是必然可以逆轉的,畢竟這個繽紛的世界,仍然有著無窮盡的光景可以瀏覽 - 儘管是以膚淺的方式。而且我依舊嚮往著,有朝一日能再次徜徉於那(看似)不受限制的大尺度遷徙,用自己的腳步,串聯起大地上那時而破碎、時而連續的浮光掠影。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Der Himmel über Schweden



當我在隆德念書的時候,有一個正在斯德哥爾摩交換的台大學弟,因為想來瑞典南部看看,所以跟我聯絡,希望能在我家當沙發客。後來我記得是接待了他兩天。之後我們再也沒有見過面,僅在臉書上更新對方的消息。

前一陣子,他在美國離開了這個世界。

自從我爸過世,我對於英年早逝這樣一件事情,總是無法接受,甚至是感到無比恐懼。也因此,這個僅僅只有兩天之緣的外系學弟之死,讓我非常焦慮地想知道他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情。家屬或許基於隱私以及對於往生者的尊重,並未透漏任何細節。所以我只能從底下他朋友的留言,來拼湊真相。

雖然他的朋友們沒有明說,但任何有心去了解的人,都會明白發生了甚麼事。在知道了這個可能的真相之後,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受湧出心頭。那是一種出於意料之外的震撼,卻又參雜了些釋懷之感。

hej! 學弟,你知道嗎? 每當感到無力與憤怒的時候,我總是會試著去想起瑞典的天空以及海洋,因為對我來說那是一種冷冽卻又讓人安心的藍色,然後我似乎就又有了繼續遊戲人間的動力。

最後,希望你在另外一頭,能繼續實現你的夢想,並且守護你最親愛的家人,我在這邊也會好好加油,不讓自己的瑞典精神被德國人給擊垮(?)。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遊記] 前言: 我在歐洲逃避現實



從6/24晚上起 至 8/29早上止
5個晚上的夜巴
6個晚上的couchsurfing
12個晚上的hostel
13個晚上的夜車(火車)
15個晚上的朋友家
15個晚上的宿舍(巴塞隆納的summer course)
以及 3個小時的車站(科索沃)

其實不知道該如何下標題:P
也不知道該如何記錄今年夏天這段自我放逐的旅行

前期品質不錯
後期因為使用interrail pass走馬看花
並且因為大量的火車夜車(非臥鋪)
導致品質極速下降XD


總之 就先把行程記錄下來吧XD
以下就依時間序列把所待的地方列出來
之後有時間再慢慢書寫文字吧~
可能是流水帳 可能是...隨便寫XD

阿姆斯特丹, 荷蘭                        (6/25-6/27)
巴塞隆納, 西班牙                        (6/28-7/24)
Ljubljana, 斯洛維尼亞                  (7/25-7/27)
Dubrovnik, 克羅埃西亞                (7/28-7/29)
Tivat / Kotor / Budva 蒙特內哥羅 (7/29-7/31)
Pristina, 科索沃                             (8/01-8/03)
Tirana / Saranda, 阿爾巴尼亞       (8/03-8/07)
Thessaloniki, 希臘                          (8/08-8/09)
Sofia, 保加利亞                             (8/10)
Bucharest, 羅馬尼亞                      (8/11)
Sofia, 保加利亞                             (8/12-8/14)
Bucharest, 羅馬尼亞                      (8/15)
布達佩斯, 匈牙利                         (8/16)
維也納, 奧地利                             (8/17)
蘇黎世, 瑞士                                 (8/18)
柏林, 德國                                     (8/19)
Bratislava, 斯洛伐克                      (8/20)
Basel, 瑞士 / Frankfurt, 德國          (8/21)
Bremen / Aachen, 德國                   (8/22)
Strasbourg / Metz, 法國                  (8/23)
Dresden, 德國                                (8/24)
烏特列支, 荷蘭                             (8/25-8/26)
波昂 / 科隆, 德國                          (8/27)
柏林, 德國                                     (8/28)

The Garden of the Women@奧爾斯多夫公墓(德國漢堡)

  圖1: The Garden of the Women (photo by the author) 此文已於 Matters 發表。 許多台灣人對於墳墓總是很忌諱,包括我在內。也因此,除非要探訪至親好友,通常沒有人會想在裡投或是周邊逗留。相反地,對我來說,歐洲的墓園則顯得不是...